
门票: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09:00~17:00
建议游玩时间:1小时
博物馆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旅游景区级别:4A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1号
中国丝绸博物馆简介
中国丝绸博物馆位于杭州西子湖畔,是全国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为浙江省省属副厅级事业单位,占地五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于1992年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该馆题词:“弘扬古蚕绢文化,开拓新丝绸之路。”中国丝绸博物馆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丝绸历史及文化,其基本陈列包括序厅、历史文物厅、蚕丝厅、染织厅、现代成就厅等五部分。
中国丝绸博物馆旅游交通
公交:乘271路、87路、12路、42路、Y9路至丝绸博物馆站。
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厅分布
序厅:序厅的造型是一座高耸于大厅中央的宋代提花织机模型。这是所知最早的提花机型。序厅的左右两壁分别是丝绸年表和丝绸之路的展示图,后壁则直观地概括了中国丝绸性能和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成绩。
历史文物厅:集中展示了五千年丝绸文物的精华,厅内恒温恒湿的环境,为娇贵的丝绸文物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历史文物厅按时代分为两个厅:一厅主要介绍从新石器时代到宋辽元时期丝绸发展的历史;二厅则专门展示明清丝绸皇家传世珍品及考古出土实物。
蚕丝厅:主要展示蚕的自然属性,采用科普教育的半封闭式陈列,通过“神奇的变化”、“家蚕最爱吃桑叶”、“蚕体的奥秘”、“蚕茧”、“蚕丝”、“美丽的吐丝昆虫”、“蚕农的家园”、“蚕桑利用”等八个方面揭示从蚕到丝的奥秘。以桑、蚕、蛾标本与色泽艳丽图板为主要展陈手段,采用多媒体形式,安置了数台触摸屏来展示蚕选择桑、蚕结茧过程、蚕器官及蚕乡蚕俗。
染织厅:以丝绸的织造、染色工艺为主线,以织具模型形象生动地让观众了解中国古代丝绸染织生产过程。展览分“工艺流程”、“丝线加工”、“机杼原理”、“织机脉络”、“染色体系”五部分。此厅还设立“学习园地”展区,观众可在此动手制作丝绸工艺品,切身感受丝绸手工制作。同时在多媒体上安装“ZIS素织物计算机设计系统”,观众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织物组织和织物图案的设计。
现代成就厅:展示了建国五十年来中国在丝绸生产、科研和对外贸易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时还有以丝绸为载体制作的各类工艺品和一些丝绸新品。
丝绸厅:陈列分“前言”、“丝绸的起源与发展”、“绚丽多彩的中国丝绸”三部分讲述丝绸的发展历史和绚丽多姿的织染绣品。即“丝绸的起源与发展”通过“起源与初创——创新与成熟——融汇与发展”子单元的展品与图板的有机结合,展现中国丝绸五千年发展史的三个重要阶段;“绚丽多彩的中国丝绸”分“形形色色的丝织品种——五彩缤纷的印染织物——美轮美奂的丝绸绣品——寓意丰富的丝绸纹样”四部分,通过展示绫、罗、绸、缎、锦等历代织绣精品、明清官营织造匹料及丝绸品种的组织结构放大模型,并安置织物观察台和“绣房”场景,直观地向观众解答什么是绫、罗、绸、缎,什么是织、染、绣。
丝绸之路连廊:通过大型古代丝绸之路地图和丝路出土的汉唐织物珍品的展示,再现了草原陆路丝路、海上丝路等四条丝路的具体走向及新航路开辟后的丝绸之路和它们所带来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为弥补丝绸之路内容在静态场景的不足,制作了丝绸之路DVD录像片,并在展区中开辟小放映室播放该片。
服饰厅:分“遵神循礼——锦衣绣服——家常日用”三部分,以丝绸服饰与历代微缩服装人物模型、图板、象征性复原场景相结合的形式,诠释丝绸在古代社会的功用,展现战国至清代流行的袄裙袍服、补服、龙袍等宫廷华服和家常日用绣品。
织造坊:全开放式陈列厅,以织机的现场操作表演为主,展示仍在生产的民族、民间织机及复原的古代织机。按复原织机、江南染织、少数民族织机为主题来安排13台种类各异的织机。
新猷资料馆:新猷资料馆是以蚕桑丝绸界前辈朱新予和蒋猷龙两位先生命名的纺织信息中心,展示现代纺织面料样本、珍贵纺织人物档案和蚕桑丝绸史、染织服装史、纺织考古、丝绸之路相关的有历史价值的中外报刊书籍、音像资料,同时利用现代技术记录、整理,为纺织科研提供图情信息服务。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文物
中国丝绸博物馆内藏有自新石器时代起各朝代与丝绸有关的历史文物,特别是出土于丝绸之路沿途的汉唐织物、北方草原的辽金实物、江南地区的宋代服饰、明清时期的官机产品以及近代旗袍和像景织物等。此外,还有众多的民族文物和现代文物。
代表藏品
北朝时期绞缬绢衣:此展品为北朝时期文物。长192厘米,宽72厘米。此件衣服呈褐色,交领,袖子为喇叭形的大袖。面料是平纹绢,用绞缬的工艺染出黄色小点纹。绞缬又称扎染,在北朝开始流行,而保存如此完整的北朝女服尚不多见。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唐朵花纹蓝地蜡缬绢:此展品为唐代文物。长78厘米,宽51厘米。蜡缬的源头似乎不在中国,新疆民丰尼雅东汉墓出土的一件蜡染棉布,其图案充满了异域风情。蜡缬传入中原后,到唐代时已经发展成为与绞缬、夹缬齐名的三缬之一。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唐立狮宝花纹锦:此展品为唐代文物。长46厘米,宽29厘米。花卉环中的动物纹样创自唐代初期,称为陵阳公样,是典型的将西域传入的团窠联珠环内的动物纹样与中国审美的花卉纹样相结合的产物。此件织锦采用辽式纬锦,而且其纹样已带有自由的写实风格,应是陵阳公样在唐代晚期流行的典型代表之一。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清末红缎地彩绣肚兜:此展品为清末文物。长62厘米,宽45厘米。肚兜用银链系挂,大红色缎地,绣有一条小船,船上为一对男女,这样的题材在别的器物上也有出现,一般认为是“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掌故。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元代菱地飞鸟纹绫海青衣:此展品为元代文物。衣长119厘米,袖长224厘米。该衣右衽交领,窄袖、宽摆,构造特殊。其肩部有一开口,天热时手臂可由此伸出,而两只长袖可在衣服背后反扣。因此,此袍在离领子14厘米的后背钉有一纽,而两袖离袖口16厘米的地方各有一个襻。袍服后襟的右边开衩长33厘米,以便骑马。袍服的左右肩有刺绣的纹饰,所用针法为钉金高绣,即在衬物上进行钉金绣,最后形成一片凸起的纹样。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清紫色马面裙:此展品为清代文物。裙长105厘米,腰宽95厘米。此裙面料采用紫色皮球花纹暗花绸。裙摆及马面采用几种不同的花边勾出形态,底边则由蓝缎打细褶而制成。腰头使用白色棉布,有白头偕老之意。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元纳石失靴套、六出地格力芬花绫裤:此展品为元代文物。这对靴套面料是一件纳石失织金锦,一个循环内有三行纹样。裤腰上有四个蓝色绢制成的襻,且腰部靠右位置的里面有皮革残留的痕迹,可见当时该裤子的腰部可能是用皮革作衬。腰带也是用蓝色绢作做成的,且带上还有用于系靴套的蓝色丝带。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清末缎地彩绣戏出十团褂:此展品为清末文物。衣长90厘米,袖长116厘米。草绿色百蝶纹暗花缎为地,彩绣花卉、仙鹤、孔雀、蝴蝶纹以及十个团窠的戏出人物故事纹。褂的形制为圆领对襟,两边开禊,开禊处饰有如意云头。领、开禊、袖头为白缎彩绣,图案也为花卉、仙鹤、孔雀等。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上一篇: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
下一篇: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三评西湖十景《湖滨晴雨》
湖滨晴雨是三评西湖十景之四,位于杭州,全天开放,是国家级AAAA风景区,著名景点包括风波亭,马可波罗纪念像,李泌引水纪念标等,在西湖和城市的接壤之地,不但可以一览西湖的三面云......
黄公望隐居地
黄公望隐居地由黄公望风情小镇、黄公望纪念馆、黄公望结庐处和亚热带植物园等组成,深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交相辉映。黄公望隐居地正利用黄公望森林公园天然资源优势,挖掘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深刻文化内...
浙江大学西迁建德办学旧址
浙江大学西迁建德办学旧址位于建德市梅城镇,该建筑为浙大西迁时期竺可桢校长居住和办公场所。2018年6月,梅城镇启动浙大西迁建德办学旧址修缮工程,修缮后联合浙江大学,......
品味地道杭州味道
杭帮菜隶属中国八大菜系的浙菜,以“清爽别致”闻名,尤其注重一个“鲜”字。由于生活在气候宜人的江南水乡,杭城人口味偏清淡。因此,杭帮菜更注重选料时鲜、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烹......
西湖莼菜
莼菜有水葵、露葵、马蹄药、雉尾药、水莲叶等别名,颜色碧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一种珍贵的水生菜,其形看似小小圆圆,大约和1元硬币差不多,滑滑嫩嫩。是西期著名......
盖叫天墓
1971年1月15日盖叫天因受迫害在杭州含恨逝世。其墓址坐落于丁家山麓,西山路边。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修盖叫天墓,并将盖叫天的骨灰移葬此处。2003年对墓进行了修缮,并对周边......
杭州历史沿革
杭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新石器时代的萧山跨湖桥文化开始,杭州文化约有8000年的历史。杭州曾先后命名为“禹杭”、“余杭”、“钱唐”、“钱塘”、“临安......
杭州宋城 - 市井百态
给我一天,还你千年!杭州宋城是一个穿越古今、颠覆想象的景区,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海内外1亿游客。景区内东街、西街、北街、市井街、虹桥、风花巷街衢纵横,一派繁华的宋韵景象,国......
霉干菜
霉干菜是浙江省绍兴市夹灶乡的传统名菜。夹灶原属绍兴县,故历来以“绍兴霉干菜”为名。此产品由大叶芥加工而成,色泽乌黑,香气浓郁,味美质嫩,久贮不变,是一种常年食用的大众化食......
杭州植物园风景美图
杭州植物园位于西湖西北,设有经济植物、观赏植物、树木、山水园林等九个展览区和四个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