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药文化

2025-03-25 13:01

中药理念

说到中药理念,似乎没有问题,但实际并非如此。在许多普通人、乃至专业人士中,仍对此存在模糊的认识。这里仅就一个热门话题“天然药物等于中药吗”谈谈看法。前些年当世界兴起“天然药物”热的时候,我们自己业内的人也主张用“天然药物”来取代“中药”,并说这是与世界接轨,是让西方人接受中药的一个重要举措。此举曾在药界掀起了不小的浪潮,一直延续至今。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天然药物”的提出和兴起,是西方医药界针对西方人惧怕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转向自然界寻找新的药物途径,通过研究,从某些含有特殊药用成分的动植物身上,运用科技提取一种或(几种)药用成分,制成药物,用于临床,这无疑是当代制药学的一个新的领域、一种新的发展。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有些人竟以接受新事物为幌子,一下子就联系上中药了,认为中药汤剂西方人说它是“一锅浓浓的草根树皮黑汤,既不卫生,又难喝,还说不清它的成分,实在可怕”;中药丸剂西方人说它是“一团黑乎乎的药丸,难以接受”。于是就下了这样的结论:中药落后,成分讲不清,应该赶紧改成“天然药物”,否则就会在国际上没有市场、没有前途。难道“中药”真的面临绝境,惨到要改名换姓才能生存的地步吗?我们的观点是明确的:“天然药物”不等同于“中药”,务请诸君保持清醒头脑。对于“天然药物”的概念与内涵,上文已做简述;而“中药”的概念与内涵,与之决不相同。尽管中药材大都取自“自然界”,有些也可以直接药用,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我们称之为“中药”的,也不是可以笼统而言的,首先,是指经过炮制的各类饮片。炮制的作用,除了清除杂质,便于制剂和服用外,更重要的是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加强疗效。以地黄为例,生地黄清热凉血,经用酒蒸晒成熟地黄之后,就具有温性而滋肾补血的功效。炮制总分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等。水制有洗、漂、泡、渍、水飞等;火制有煅、炮、煨、炒、烘、焙、炙等;水火合制有蒸、煮、淬等。而每一种方法中又细含若干种具体方法,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而这些炮制方法,现在已成为我们国宝级的机密。其次,中药是指按照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特性与法则配比而成的方剂药物,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杂合物,然后根据需要,或汤、或丸、或散、或膏……由此可见,“中药”与“天然药物”,既不可混为一谈,又不可相互取代。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药,有什么必要因“天然药物”的兴起,就乱了阵营,自动退避,主动靠拢,甚至要宣告投降呢?中药,就是中华民族的药,只有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它的四气五味、君臣佐使、正治反治等一系列独特法则与文化内涵,是不可轻意弃置,更不可随意取代的。不能西方人说它是“一锅浓浓的黑汤”、“一团黑黑的药丸”,我们就自觉中药落后,没了底气。如果放弃了汤药,中医的特色(辨证论治)也就失去了光彩,后果严重。

杭州中药文化

现在有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无疑都是高深的科学门类。由此我联想到了一锅汤药、一团药丸,目前对它们经过配比后的药物成分暂时说不清,那么,何不将它称之为“模糊药学”呢?由此我又联想到世界无论是自然界或是科学界不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模糊”难题在困惑着人类,等待我们去考察、研究、揭秘吗?对宇宙,我们知道了多少,又有多少模糊未知的,但是,我们不是有综合宇宙学吗?对人类居住的地球,我们依然存在许多模糊与未知,不是有综合地球学吗?就说对人体自身,我们到底还有多少模糊与未知,人类基因图谱的问世,无疑是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而综合性的人体科学还面临着多少有待探索的课题。人类不会因为对某种自然现象处于模糊之中,而去指责它;人类不会因为对金字塔等许多古代建筑处于模糊之中,而去指责它们;人类更不会对自身的器官、组织、功能模糊不解,而去责怪它们……同理,人类暂时对一锅药汤、一个药丸的成分处于模糊之中,又有什么了不起呢?何况它们已存在了几千年,救治和保养的人数以亿计,仅这一条就足以证明中药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我不相信把这些道理告诉西方人,他们还要跟中药较劲 !要让世人都知道中药的内涵、中药的文化,其底蕴是何其丰富!我们的任务,在把中药推向世界的同时,要加大药文化宣传的力度。我主张“中药”与“天然药物”应该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友善共存、各谋发展。世界如此辽阔,人类如此之多,不可能容不下这两种事物同生共存。它们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完全不必“合二为一”。是金子总在闪光。西方人不是照样吃上了中国的煎饼、油条、豆汁和菜肴吗?照样唱上了中国的歌曲、京剧,说上了中国的相声,穿上了中国的旗袍、布鞋吗?如果真有需要,外国人照样会喝中药汤、吃中药丸的。

中药中的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性是从药物对机体作用所发生的反映中概括出来的,是同疾病的属性,寒症或热症相对而言,由药物本身的功能来决定的。治热症的药物属寒凉性,治寒症的药物属温热性;温热性的药物能升入的阳气,增强人体机能活动,按药物的作用分类而论,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益火、活血通络、行气解郁、芳香开窍作用的药物,如桂枝、紫苏、附子、干姜、当归、川芎、陈皮、菖蒲均属温热性的药物;寒凉性药物能减弱人体的机能活动,或降低人体病理性的机能亢进,具有疏散风热、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潜阳作用的药物,属寒凉性,如桑叶、菊花、石膏、知母、赤芎、丹皮、石决明、钩藤等。

中药中的四气

此外,尚有一些药物,药性平和、四性不明显,对于寒症、热症都可应用,称为平性药物,但是,这些药物亦有微凉、微温之分,实质上仍属于四性之内。

中药文化独特 包装面孔繁多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厚重独特的中医中药文化,但由于中药传统剂型长期沿用纸袋纸盒、玻璃瓶、塑料袋、纸箱包装,达不到国际市场要求,曾一度使我国的中药制剂出口受到影响。近十年来,我国中药包装的落后局面得以改变,现有符合药品包装容器的1000多家生产企业,在中药传统剂型向新剂型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中药片剂、胶囊、针剂、口服液、浓缩丸等新剂型的包装,可谓今非昔比。

中药文化独特 包装面孔繁多

中药口服液类包装大小有别。10ml规格包装主要采用茶色玻璃,配以合金铝或铝塑组合盖,吸管直接插入。100ml以上的大剂量口服液均采用广口塑料瓶包装,材料由原来的低质聚乙烯瓶改为 PET,该类包装重量轻而牢固,强度和弹性较高,可承受相当大的冲击力而不会破损。另外,PET瓶有良好的气体阻隔性能,有利于装药后保证有效期和延长存储时间。

中成药胶囊、糖衣片包装材料各有特点。“七五”期间,我国中成药胶囊、糖衣片均采用单一的黄圆玻璃瓶口封蜡包装,属国家医药管理局明令淘汰的落后包装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引进国外优质塑料瓶生产线40余条,其后国产设备用于塑料瓶生产厂家也超过200家。目前中药固体剂型塑料瓶包装原材料较多:聚苯乙烯瓶(PS)属非结晶树脂原料, 虽有较好的透明度,但脆性大,强度较低,且原料分子中含有苯环,不适用于药品包装;聚碳酸酯瓶(PC)具有较高透明度,强度较好,但价格不菲;聚酯瓶(PET)也具有较高透明度,且强度高,阻湿阻气性能好,现已广泛用于药品包装;聚丙烯瓶(PP)为高结晶度塑料,拉伸强度大,刚性高,光泽性及耐热性能好,但柔性及透明度差,目前在药品包装上的用量也较大;高密度聚乙烯瓶 (HDPE)属结晶性塑料,有良好的耐冲击强度,耐化学及耐环境应力性能好,价格相对低廉,是当今药品包装应用量最大的瓶型之一,其应用量已超过10亿个。

中药蜜丸类包装注重设计。过去中药的蜜丸类包装均采用纸盒为外包装,内层用蜡纸或圆形塑料容器周边封蜡包装,现在均采用泡罩包装。我国在70年代初所使用的泡罩包装及其材料主要依赖进口。80年代我国先后在广州、连云港、锦州等地引进日本的药用泡罩包装材料用铝箔(简称 PTP)印刷涂布设备及其相关技术,但主要原料尚需进口。90年代,我国已能制造单色或多色铝箔印刷涂布设备,而泡罩包装中所用的“PTP”铝箔材料、铝箔用油墨及保护剂粘合剂、塑料硬片均已国产化,并能满足国内药品包装企业的需求。泡罩包装与传统中药蜜丸包装相比,其最大优点是便于携带,且可以减少携带和服用过程中的污染。目前最新发展是在泡罩包装的底板上划痕,以便于分开服用。有些药厂还在药的背面印上日期提醒患者服用,真正做到人性化设计。中药泡罩包装中仍以纸盒为外包装,为了提高安全性和满足防伪要求,外包装盒将更多地采用破坏性开盒设计。

中成药散剂、颗粒剂包装SP复合袋最理想。过去此类中药剂型包装均采用纸袋、塑料袋包装,现在均采用SP复合袋。SP包装薄膜是一种复合膜,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及延伸率,适合于中药散剂、颗粒剂以及各种形状和尺寸的药品包装,并且包装后紧贴内装药品,不易产生破裂和皱纹。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是铝塑复合膜,如PT/AL/PE、 PET/AL/PE,即铝箔与塑料薄膜以粘合剂层压复合或挤出复合而成。由于复合膜由内层、基层、外层、密封层多层复合,可以有效地阻隔任何气体,保护药效,是当今中药散剂粉剂、颗粒剂的理想包装材料之一。

中国药品包装存在的问题

包装简单款式陈旧

很多药品外包装采用几十年一贯制的纸质“老面孔”,此类包装的非处方药放在货架上,经过消费者的多次触摸翻动,易污染及破损,还有的包装采用铝皮瓶盖或软木瓶塞,前者不易开启,需借助剪刀等利器如某厂生产的激素类眼药水便是一例后者开启时则会使软木瓶塞掉入瓶内。

标签含糊不清

有些聚酯瓶上的标签使用不久便脱落,须由用户重新粘贴,也有的标签把批号印在有效期栏上,张冠李戴的表述使人产生误解。

说明书没说明

如某种药标签上写着每次服用5mg,文化程度较低者往往把5mg(一片)当成5片服用,同此惹下大祸在所难免,也有的药品说明书副作用写得过于简单,漏写某些副作用条款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中成药包装粗糙

有些药品包装粗糙,尤以中成药问题较为突出。由于药品采用草板纸、箱板纸作衬垫,而冲击力极差,遇到销售地区空气潮、湿度大,纸盒吸潮后强度减弱,易造成破损。

胡庆余堂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传播着“江南药王”长盛不衰的故事。在中国虽然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中药号,但最有名的被大家公认的只有“两家半”——北京的同仁堂算一家,杭州的胡庆余堂算一家,广东的陈李济算半家。而同仁堂与陈李济的古建筑包括作坊已被全部拆掉,换成新造的房子,没有传统特色,只有胡庆余堂保留了下来。

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坐落在杭州秀丽的吴山北麓,享有“江南药王”的美誉。它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国药字号,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业古建筑群。

一、溯源

“江南药王”胡庆余堂,是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风格耗白银三十万两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创建的药铺,整座建筑犹如仙鹤停驻在吴山北麓的清河坊

从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到明、清两代,清河坊一带形成了一条药铺长廊。其中如南宋的保和堂、明朝的朱养心膏药店;晚清的“六大家”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等。胡庆余堂全面继承了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药技艺和行业规范。从这一意义上讲,杭州是“古代中医药典”的发迹之地,而胡庆余堂则秉承了这一良好的传统。

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四百多种,著有专书《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传世。至今仍继承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术,保留了大批的传统名牌产品。胡雪岩故世后,胡庆余堂曾数次易主,但店名仍冠以“胡”字,“胡庆余堂”信誉声名远扬。

二、文化特色

在悠久的历史中,胡庆余堂沉淀的丰富独特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之精华,也是胡庆余堂百年老店经久不衰的法宝之一,其中要数“戒欺”文化最为深入人心。

1、是乃仁术

胡庆余堂门楼上现今还保留着创始人胡雪岩所立“是乃仁术”四个大字,它表达了胡庆余堂创办药业是为了济世、广济于人。这四个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医者,是乃仁术也。”更反映了当时就有难能可贵的诚实守信和治病救人的仁义。数百年来胡庆余堂一直铭记这一祖训。

2、真不二价

胡庆余堂制药遵守祖训:“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所生产药品质量上乘,所以在竞争上提倡货真价实,“真不二价”。“真不二价”的横匾至今还悬挂在国药号大厅。

3、戒欺

胡庆余堂崇尚戒欺经营,著名的“戒欺”匾额系胡雪岩清光绪四年四月亲笔所写店训,它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戒欺的理念,涵盖方方面面,反映在经营上,首推的是“真不二价”,即做生意讲诚信,老少无欺,贫富无欺,不能有丝毫掺假,“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戒欺”是胡庆余堂以“江南药王”饮誉120年的立业之本。

三、传承价值

胡庆余堂的制药技艺非常独特,保存了一批民间的古方、秘方。企业内身怀绝技、熟练掌握中药手工技艺的老药工至今仍然健在,这都是社会的巨大财富。


上一篇:杭州茶文化

下一篇:吴越文化

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印象西湖

印象西湖

新版印象西湖演出创排历经了一年的时间,秉承服务于“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G20杭州峰会主题,同时体现“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要求,是......

[杭州景点] - 2019-12-08 16:51:05
南宋御街陈列馆

南宋御街陈列馆

南宋御街陈列馆分为御街透明展示区、御街展览馆、太湖房、辅助用房四大区块。参观者从入口进入就能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还能透过门口的钢化玻璃和下沉庭院设计,一睹百......

[杭州景点] - 2023-05-05 20:27:22
钱俶盛宴

钱俶盛宴

赵匡胤刚黄袍加身时,在与后周小皇帝的禅让仪式上发现没有准备禅让文字,关键时刻,陶穀不紧不慢从袖口里拿出一篇稿子,说是这禅让文字早写成了,叫人念了就是。陶穀这种超人的预见性让人佩服至极,加上学问才...

[杭州指南] - 2024-12-12 18:59:54
杭州二月的天气

杭州二月的天气

二月的杭州仍然是冬天的天气,但比一月暖和一点。这个月底气温迅速变暖。然而,根据过去几年的统计,它可能有许多雨天。这段时间杭州的天气多变,但你可以欣赏不同的风景。比如,雾蒙......

[杭州指南] - 2022-09-09 14:40:31
元宵钱王祭

元宵钱王祭

“元宵钱王祭”是杭州特有的元宵习俗。古吴越国国主钱镠因其在疏浚西湖、兴修钱塘江捍海石塘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而为后人所纪念,民间流传在元宵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八举行“元宵钱王祭”这一特别的祭祀活动。...

[杭州指南] - 2024-12-19 19:39:23
南宋书房 - 风雅日常

南宋书房 - 风雅日常

整个书房是传统青砖黑瓦与现代玻璃的组合,作为集中展示南宋文化的公共空间,这里的图书品类涵盖南宋的各个方面。不仅有宋韵书籍,还有宋韵香料、明信片等文创,加之不定期开展的文化讲座、考古沙龙,满满的宋...

[杭州景点] - 2023-04-26 20:44:44
三评西湖十景《万松书缘》

三评西湖十景《万松书缘》

万松书院位于凤凰山北万松岭之上,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即西湖。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分别赐额“浙水敷文”、“湖山萃秀”。......

[杭州景点] - 2024-05-27 19:58:25
金石篆刻 - 国家级非遗

金石篆刻 - 国家级非遗

中国篆刻艺术是从中国传统印章技艺发展而来的,在古代是用来行使和授受国家机构的权力、证明个人身份的凭信物。目前出土的最早的印章,属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春秋战国时期,印章在社会上已被大量使用。中国古...

[杭州指南] - 2024-12-25 20:01:31
杭州灵山风情小镇乡野主题公园攻略

杭州灵山风情小镇乡野主题公园攻略

桃源并非世外之地,亦或是诗与远方。在纷繁喧扰的城市中,就有一处秘境悄然绽放,她有“远山长、晓山青”的秀美,也有“秋水乘新汲”的恬淡。 ......

[杭州攻略] - 2021-03-12 13:00:41
杭州传统名特产《杭白菊》

杭州传统名特产《杭白菊》

夏季杭白菊作保健饮料,用开水冲泡后,其色泽天然,汁水清香,味甘爽口,花形完美,堪称“四绝”,具有降温、消暑、利尿和益神的作用。杭白菊还是“浙八味”之一。据医学专家......

[杭州指南] - 2024-05-29 20: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