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洪园景区

2024-06-27 15:50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天目山路518号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 
门票参考:80元
开放时间:08;30~19:30
适宜季节:四季
建议游玩时间:1~2天
 

洪园简介

 
西溪湿地·洪园占地面积3.353平方公里,南达五常大道,东侧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相连,是西溪综合保护工程的"收官之作",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主打洪氏宗族文化,被誉为“城市水乡、洪昇故里”,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常龙舟胜会、五常十八般武艺。西溪湿地洪园内的景点有寿堤、洪园余韵、洪氏宗祠、钱塘望族、荆源访古等。
 
洪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西以绕城辅道为界,北至文二西路延伸段,南达五常大道,东侧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相连,是西溪综合保护工程的"收官之作"。
 
西溪湿地洪园景区
 

洪园旅游交通

 
自驾
文二西路至绕城五常入口往南沿访溪路直行1公里即到西区洪园入口;天目山路行至五常大道即到西区龙舌嘴入口;
城南可通过万松岭隧道、玉皇山隧道、九曜山隧道、五老峰隧道、吉庆山隧道、灵溪隧道到达。
 
公交
K356:古荡↔余杭,西溪湿地西区站下车
506:武林门北↔余杭,留下北下车
K193:里山桥↔黄龙公交站,留下北下车
596:富阳公交站↔汽车西站,留下北下车
快速公交B4:闲林埠↔火车东站西,留下北下车
 
旅游直通车
西溪湿地洪园龙舌嘴机场大巴候车厅↔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游览路线
 
电瓶车(电瓶车:10元/人)
龙舌嘴↔寿堤南↔观音精舍↔浜口桥↔洪府
 
电瓶船(船票:60元/人)
龙舌嘴码头↔西溪大宗休憩村↔西溪艺术集合村↔五常港↔柿子湾↔洪园码头
 
 

洪园主要景点

 
寿堤
 
寿堤是西溪三堤中较长的一条,全长约3600米,由南至北“志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六座桥贯穿其中。两岸纵横交错的水域,百年的树木码头,形成自然天成的生态景色。车行堤上,可见群山叠翠,山影与河港遥相呼应,令人心旷神怡。
 
洪园余韵
 
明代尚书洪钟晚年归隐西溪五常,建洪园,洪钟在西溪筑书楼、课子弟、倡文风,闲与老农村翁究晴雨、话桑麻,怡然自乐,成为了西溪隐逸文化的突出代表。今洪园以遗留诗文为蓝本在故地重建,有洪府、藏书楼、萝荫书屋、槿篱茅舍等景点,小桥流水,花木扶疏,是江南园林与湿地结合的典范。
 
洪氏宗祠
 
洪氏宗祠所在地--洪家埭,曾是洪氏家族特别是明代刑部尚书洪钟等聚族世居之地。自宋至明清名人辈出,尤其是宋明两代,据载曾出过三宰相、五尚书。洪氏宗祠有联语云:“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洪氏先祖自宋忠宣公洪皓以来至明清,八百年“钱塘望族”,以诗礼传家,教子有方,久盛不衰。
 
重建的洪氏宗祠占地1200余平方米,由门屋、享堂和寝殿等组成,展示有杭州洪氏家族的先祖画像、神祖牌位、家规祖训、昭告和楹联匾额等。重建的洪氏宗祠既是一个值得游览观光的重要景区,也为后人追溯洪氏家族发展史,提高西溪湿地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窗口。
 
 
钱塘望族
 
自南宋洪皓始由江西鄱阳迁居杭州开始,历经宋、明、清三代,在政治学、军事学、外交、金石学、钱币学、志怪小说和戏曲等领域都取得巨大的成就。“钱塘望族”作为洪氏家族文化陈列馆,以现代目光阐述了洪氏家族在政治和文化上的伟大建树。内容详实,表现形式多样,同时还设有寓教于乐的互动游戏可以参与其中,是一本立体的洪氏家族文化教科书。
 
荆源访古
 
一个古村落——荆源访古,西溪洪园景区的亮点之一。作为杭州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荆源”为当地的乡土地名,“访古”是追寻原生态之西溪。在此您就可以看见真正的古建筑,它们是主要从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移建过来的近50橦的百年老宅子,目前对外开放的有30几栋建筑,属于典型的明清时期江南徽派建筑。通过当地原拆,异地复原的形式这些保留了这些古建,并积极进行了修缮,因此依旧保留了其古色古香的原貌和神韵。所以在这里您可以不用走遍江南,却可以尽览江南建筑的特色美景。
 
四季花海
 
四季具呈现不同的花海,初春是黄灿灿的油菜花海,夏至有虞美人、矢车菊争艳,接着就是轮到太阳花打主场……除了四季花海外,还有两条野花小道值得一去:荆源路以一年蓬、美丽月见草、红花酢浆草等为主,访溪路是清一色的大花金鸡菊。
 
东关荷塘
 
东关荷塘是西溪湿地·洪园“三个提升年”的核心工程,约百亩的区域分成数个大小不一的荷塘,引进栽种了红莲、白莲等不同品种的优质荷花,更有罕见的并蒂莲。周围风景秀丽,树木繁茂。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大片的莲花、荷花、鸢尾等水生植物,还能享受池畔绿荫的自然凉意。
 
火柿映波
 
柿基鱼塘、桑葚鱼塘是几千年农耕劳作形成的西溪湿地特定地貌。在西溪星罗棋布的池塘塘基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柿树,光百年以上的就有4000多株。到了秋天柿子红时,与芦荻互为映照,芦白柿红,令人心醉,游人不但可以在柿林中浴风徜徉,更可一饱口福。
 
蒹葭泛月
 
在五常港东御田里,四周一望沙汀水懒,蒹葭弥望,有黄橙、红柿、紫菱、香茶之美,四时皆宜,宜秋更宜月。秋深蒹葭吐絮,遇风吹则漫天飞雪。月夜泛舟芦港。四望茫无边际,星光摇曳,皎洁炫目,月明溪动,光荡边际。
 
思母桥亭
 
洪钟年幼时到学馆读书,因河上石桥坍塌,其母亲无论风雨寒暑每天都渡船接送。洪钟为报母恩,后来出资在昔日母亲摆渡接送他读书的地方建“思母桥”,在桥南辇道旁复置“思母亭”,并撰《思母亭记》文,勒石镌刻于亭内。
 
 
戏曲长廊
 
中国戏曲源自宋代在浙江温州和杭州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南戏”。元明以后,中国戏曲进入繁盛时期。元代以杂剧为胜,史称元曲。明朝中叶,传奇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舞台表演日趋完善,中国戏曲至此发展到了顶峰。在佳作辈出的戏曲长河中,洪昇划时代的巨著《长生殿》是其中璀璨的明珠,它凝聚了中国古典戏曲中优秀的元素,为中国戏曲的压卷之作。幽曲的长廊将《长生殿》剧本以铜雕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真实展现唐明皇李隆基与宫女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更能让游客真切的感受戏曲《长生殿》的独特韵味。
 
观音精舍
 
洪园内的观音庵起于南宋年间,据传为高宗当时喝茶休憩之所;明代成化年间为洪钟改建成家庙,作为其夫人周氏清修之所;后来逐渐成为西溪历代村民求子求孙的送子观音庵,因屡有灵验而香火日渐旺盛;如今的观音精舍即由观音庵改建而来,集禅修于一体,是修佛学佛的清幽之所。
 
艺术集合村
 
由八位当代新锐建筑师联袂打造的城市湿地艺术建筑空间聚落,以西溪人文历史文脉为背景,利用基地脉络分明、开合有序、野趣横生的湿地空间格局,凝聚了西溪人文艺术精神内涵。
 

洪园主题活动

 
春季游园会:3月-4月
龙舟文化节:6月-7月
火柿节:9月-10月
干塘节:11月-12月
 

洪园历史沿革

 
洪氏家族,相传始于远古时代的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裔,生活在河南辉县一带,后人奉为水神。约至东汉,后裔避仇居敦煌,改姓洪。后支系繁衍,多籍东南。
 
唐时洪家移居盱眙(今属江苏)、徽州、江西鄱阳等地。洪士良的先祖"世世业耕桑",靠农耕为业。到了洪士良时,他则"志操不群",立志于发家致富,要由农耕渐变为农商兼做。
 
到了南宋,洪皓立功,封为魏国忠宣公,赐第杭州葛岭,赐田西溪,称为钱塘洪氏之始。洪皓三子,都官至宰执大臣,始成钱塘望族,明王守仁《谥襄惠两峰洪公墓志铭》称:"自宋太祖忠宣公皓赐第于钱塘西湖之葛岭,三子景伯、景严、景庐皆以名德相承,遂为钱塘望族"。
 
到了元代,杭州洪氏迁居浙江上虞。
 
元末明初,洪氏家族回迁钱塘西溪,迁居人原名武昌,由明太祖赐名"有恒",被后人称为西溪始祖。今西溪洪氏后裔仍有五百多人,聚居五常。
 
洪氏家族历经宋、明、清三代,800年书香绵延,人才辈出,或为朝庭重臣,或为文化巨子,且大多为政学兼治、文武兼备,在政治、军事、外交、新史学、金石学、钱币学、志怪小说和戏曲等领域都取得了后人难以超越的成就,尤其在宋、明两代较为鼎盛。
 
 

历史名人

 
洪皓,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被扣15年,艰苦备尝,持节不屈,终得放还,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朝廷有感于他的气节,赐官徽猷阁直学士、右朝散大夫,封鄱阳郡开国侯,并西湖葛岭赐建国公府。死后谥号“忠宣”。
 
洪适,字景伯,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官至右丞相。主要传世著作有《隶释》、《隶韵》、《砚说》、《壶邮》、《盘州文集》等。其中前四部是研究金石和训诂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是他作为金石大家对后世金石研究的一大贡献。他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宋代金石学三大家。
 
洪遵,字景严,洪皓第二子。擢秘书省正字,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同知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位同宰相。著有《泉志》、《订正〈史记〉真本凡例》、《翰苑群书》、《翰苑遗事》、《谱双》等。《泉志》是一部研究中国历代钱币的著作,考疑证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洪迈,字景庐,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官居一品。他是南宋文学家,学识渊博,著书极多,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流传至今,颇有影响。
 
洪钟,字宣之,自号两峰居士,洪氏族人在明代的代表人物。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任右副都御史,官至刑部尚书,后以功进太子太保。嘉靖三年(1524年)卒,谥“襄惠”。
 
洪昇,清代戏曲大家,其代表作《长生殿》与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共列四大古典名剧。
 
五常龙舟胜会
 
五常龙舟胜会是西溪湿地五常区域居民每年端午节都举办的汉族传统民俗庆典活动。至今约有500年历史,在2008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入选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五常的“龙舟胜会”,其龙船有赤膊龙船和彩龙船之分,而彩龙船又可再分为两种,一种叫“满天装”,另一种叫“半天装”。彩龙船全船都用雕花舱板来进行装饰,把整条船打扮成亭台楼阁一样,“满天装”则把全船打扮成一个水中的楼阁,并在船上塑有神像,搭有牌坊,“半天装”舱板则装饰一半,上面没有封顶。五常本地的彩龙船很少,主要的龙船大都是平时使用的小农船,要划龙舟时在那些农船上安上一个木雕的龙头便成了“龙船”,由于除龙头外没任何装饰,故俗称“赤膊龙船”。“赤膊龙船”在民间又称“浪湖龙船”,以快、险、灵取胜。
 
五常十八般武艺
 
五常十八般武艺源于明朝,据说是自明代正德年间(1513年)曾伴过四代君皇,历任三个尚书的五常人洪钟告老返乡后,在家乡修庙建桥,造福乡邻。因洪钟曾任刑部尚书一职,也擅习武,精阵法,故回乡后便在村民中传授兵器操练法,并结合马将、步兵的常规兵器和五常乡村、民间实用物件,演化而成型了西溪五常独特的十八般木制兵器及操练法,村民们自此世代相传至今。
 
其为龙刀、凤刀、三尖二刃刀、尚阳刀、兄弟刀、金刚伞、大劈锁、龙鱼斧、笔艺抓、文耙、武耙、阳镗、阴镗、李公拐、方天戟、金瓜锤、枣逆锤。五常18件兵器中的文、武耙,枣逆锤及大劈锁由农具改制而成。大劈锁据说是根据方腊所使铡刀改进的兵器而成,龙鱼斧由程咬金的开山斧改制,阴镗、阴镗出自花和尚鲁智深的日月铲,李公拐自然源自八仙过海中铁拐李手中的家伙。
 
今天的五常街道五常社区至今尚保留着200多年前传下来的兵器。农闲或是晨暮时分,村民们不时会到这里来操练几下,那矫健的身姿,一个个都宛若身怀绝技、穿越时空而来的大侠。
 
2011年,五常十八般武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步步惊心鬼屋

下一篇:林彪七零四行宫

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钱塘区河庄街道江东村 - 未来乡村

钱塘区河庄街道江东村 - 未来乡村

以“智慧漫居 田城江东”为主题,推进文明实践站、直河滨溪景观带、美丽江东印象区、沙地风情体验区、智慧文化创客区及田园观光休闲区建设,带动了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杭州景点] - 2023-04-07 21:12:54
杭州卷鸡

杭州卷鸡

所谓的“卷鸡”并不是真正的卷鸡,而是用笋干撕成丝,用腐皮包卷,再切成“卷鸡”段。杭州卷鸡非常讲究做法,先用旺火热油炸至金黄色捞出。锅内留油少许,将笋片、香菇片略......

[杭州美食] - 2024-06-17 18:06:21
赵公堤

赵公堤

赵公堤又名小新堤。南宋淳祐二年(1242),临安知府赵与 (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兼知临安达十一年之久,颇有政绩)自苏堤东浦桥畔至曲院......

[杭州景点] - 2020-07-07 12:42:08
文澜阁

文澜阁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

[杭州景点] - 2020-07-13 20:59:33
杭州民间故事传说《华家池》

杭州民间故事传说《华家池》

早先,杭州庆春门外是一片荒芜的官地。那时,当朝的华太师,派了他的管家臭鼻头来到杭州,叫他骑马绕着荒地跑了一圈,绕在这圈子里面的一大片荒地,就都算是华家的了。于是华......

[杭州指南] - 2024-05-28 21:30:45
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美图

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美图

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杭州西郊临安市青山镇,距杭州38公里,为大型人工湖,水域面积10平方公里,积天目之水形成的青山湖像一块碧玉镶在群山苍翠之中,北湖更有100万平方米国内罕见的水上森林,是20世纪60年代从...

[杭州美图] - 2022-02-03 18:59:27
景行古桥

景行古桥

景行古桥又名“金行桥”,原杨公堤六桥之一,始建于明代,现桥为清代重建,是杨公堤诸桥中唯一尚存的古桥。该桥系单孔石拱桥,长约6米,宽2.5米,东侧桥眉石镌刻“金行桥”三字......

[杭州景点] - 2020-07-07 12:46:26
童氏宗祠

童氏宗祠

大洋镇地处建德东南部,是建德红色革命的根据地、建德党史的摇篮、浙西地区重要的红色革命发祥地之一。......

[杭州景点] - 2025-01-06 22:39:03
千岛湖绿道

千岛湖绿道

千岛湖,素有“天下第一秀水”之称。无论乘船在岛屿间穿行,还是享受湖畔吹风的风情,或是去周边探访古村落,还是骑自行车沿湖兜风,千岛湖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满足和体验。......

[杭州景点] - 2024-12-26 20:15:10